食用油抽檢,致癌物超標20倍!請遠離這樣的油,別再用來炒菜了
1月15日,廣西發布的首期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通告顯示,食用油的抽檢中,有兩個批次的酸價和苯并芘存在超標,其中一個批次的山茶油中,致癌物苯并[a]芘超標20多倍,達到248μg/kg。
質檢專家表示,酸價反應油脂酸敗的程度,如果超標嚴重的話會產生醛酮類化合物,長期食用對健康不利。而苯并芘是多環芳氫類化合物,這屬于強致癌物,食用油在高溫壓榨的過程中形成。

一、揭秘:食用油如何抽檢?有內幕嗎?
抽檢的流程首先是采樣,一般質監部門采樣包含三個環節:生產環節、流通環節、餐飲環節。三個環節里,不同類型和不同品牌的產品都是隨機抽取一定比例的樣本。
食用油抽檢的項目有酸價、過氧化值、溶劑殘留量、總砷、5鉛、黃曲霉毒素、苯并芘、丁基羥基茴香醚、二丁基羥基甲苯、特丁基對苯二酚、游離棉酚。其中,游離棉酚的檢測只限于棉籽油,調和油不檢測黃曲霉毒素。

抽樣后有工作人員填寫詳細的抽樣單,而后封存樣品簽字蓋章,在樣品運輸的過程中要確保不被污染,不會發生腐敗和變質,不能影響到檢驗環節。
食品抽檢是嚴格按照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判定標準來進行的。2018年,食藥監總局發布《國家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實施細則(2018年版)》,嚴格規定抽檢的范圍、依據、方法和項目。檢測結果出來后,要出具專業的檢測報告,整個流程都有法可依。
二、不合格的油,危害有多大?
食用油抽檢的項目中,黃曲霉是危害相對較大一種。
食用油中的黃曲霉素,主要來源于霉變的原材料,例如花生、玉米。黃曲霉素由黃曲霉菌在霉變的谷物中產生,一般的高溫難以將其分解,需要達到280℃以上才能破壞其結構,所以,一旦用霉變的原材料榨油并售賣,黃曲霉素將會被人食用進入人體。

在體內肝臟的代謝過程中,黃曲霉素會對肝臟造成損傷以及免疫抑制,長期攝入會引起肝癌,而一次性過量攝入則會引起急性中毒,甚至死亡。
黃曲霉毒素危害大,科學應對黃曲霉毒素,及時做好原料及成品油中的黃曲霉毒素含量,確保食用油使用安全。 南京微測生物基于領先的熒光定量FPOCT?快速檢測技術平臺,率先推出了黃曲霉毒素快速檢測系統,包括黃曲霉毒素快速檢測儀、黃曲霉毒素熒光定量快速檢測卡、溯源管理云平臺等,可快速簡便準確定量測定各種糧食谷物及其制品、植物油及其原料、食品及調味品、乳及乳制品、飼料原料、成品飼料及中藥材中多種真菌毒素的含量。